当前位置: 首页 > 玉缘 > 行内名家

“南玉一怪”的刘纪松

2015-11-23 12:35 | 来源:未知 | 编辑:石头


  现当代的海派玉雕大师们都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他们所学习的玉雕技艺都是从扬州老一辈玉器师傅那儿获得的。在上海,“扬州工”得到了真传,并被发扬光大。在上海老一辈的扬州玉雕艺人中,被称为“南玉一怪”的刘纪松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不被师傅放行的小学徒

  刘纪松(1901-1988年),亦名刘继松,扬州杭集人。刘纪松十二岁时,就与哥哥刘继昌一起到上海学做玉器,拜孙姓玉雕师傅为师,从此一生 与玉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学玉器很艰苦,第一年先做杂事,替师傅烧饭、洗衣、扫地,干一些粗活。第二年才让学徒工学做活,人物、器皿、动物样样都做。由 于刘纪松勤奋好学,一心无二用,很得师傅的赏识。以致三年学徒期满,师傅舍不得让他走,结果,刘纪松又干了一年才被师傅放行。

  出师后的刘纪松与哥哥刘继昌单独接产品为他人加工。由于接的活多了,自己也开起了小作坊。在上海期间,刘纪松主要服务于扬州籍雇主顾咸池。由于 刘纪松对各种玉材及形状各异的玉料适应性强,凡到他手里的料,都能做出好产品,因此,很受顾老板以及其他客商的推崇。因为技艺高超,刘纪松还因此遭人嫉妒 进了2个月的班房。抗日战争后,刘纪松回到了扬州。1955年,上海玉雕合作社筹办时,政府把刘纪松弟兄三人从扬州邀请到上海正式加入了上海玉雕行业。

  玉雕作品在日本引起轰动

  刘纪松玉雕造诣深厚、基本功超群、做工精细、线条有力。仿古炉瓶是上海传统的玉器工艺作品。刘纪松精心设计的珍品之一《翡翠百佛炉》,作品的构 想可谓独一无二,炉呈球形状,高19.05厘米,直径20.32厘米。其以睡莲为主要图案,炉体上的莲花花瓣错落分布,雕刻着九十个形态各异的罗汉。四周 四条装饰性的脊棱,底部一圈雕有龙纹图案。下面是四片虎面纹的透空花片为足。其上面的盖钮为碗型,周身雕有八尊佛像,与炉体呼应一致。整件作品造型庄重、 雕琢细腻、技艺精湛、构图怪异、罗汉佛像排列有序,既有玉雕艺术的特点,又有青铜造型的元素。1980年9月在日本横滨举办的中国上海工艺品展览会上引起 轰动,其精湛做工令人赞不绝口。

  刘纪松以雕琢人物、仿古兽擅长。作品有《刘海戏金蟾》、《提梁卣》、《双耳尊》、《靴筒彝》等。作品造型别致、新奇特异、纹饰繁复、工艺复杂,可以说是华美无比。刘纪松还善于把规矩严谨的青铜器造型与精美生动的图案结合起来,令作品增添生机和活力。

  “南玉一怪”名不虚传

  刘老从事玉器创作设计几十年,最大的特点是因料施艺、随材善变。他没有专门学过绘画,也没有经过专业学校培训过,他是从实践中依葫芦画瓢逐年积 累出来的绘画才能。他负责车间设计,样样都做,可称得上是全能。但很多人怕做他设计的产品,因为刘老艺人在玉石材料上画的样子,经过第一遍操作后,在画第 二遍时,与原来的初样就不同了,有变化了。但也有人喜欢作刘老设计的产品,原因是他画得好、画得细,做时不吃力,能出效果。长期与他合作的人都知道,刘纪 松老人从来不画重复过的作品,他的理念就是求新求变,随着材料而变。

  在刘老的产品设计里,有许多当时人眼中的属于传统的“旧东西”、“旧元素”,很多人觉得他的东西怪,不合时尚,与年轻人的审美不合拍,也因此, 人们送他一个雅号“南玉一怪”。他尤喜做怪兽瓶,喜以青铜器、瓷器为蓝本,有时也借鉴古建筑、古雕塑等元素,融入到玉雕作品中。作品完成后,常引来别人的 赞赏:地平如镜,细丝如发,器型怪异,纹饰华丽,“南玉一怪”名不虚传。用玉雕表现仿青铜器的艺术效果,刘老是一点不马虎,他不但能把握作品的大造型,对 那些器皿上的各部位装饰,如吞头装饰、棱脊装饰等也是变化多端、神妙无比。一方面表现其造型的厚重感,另一方面体现较高的艺术价值,以求达到青铜艺术与玉 雕工艺的完美结合。

  为海派玉雕的创立奠定基础

  刘纪松的一生不但创作了多件玉雕名品佳作,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玉雕人才,特别是为海派玉雕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上海玉雕界人士永远不会忘记刘纪松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人。而在刘纪松的子侄及孙辈中,有三位至亲已成为扬州市的工艺美术大师。

提起高端翡翠,翠友想到的是否是满色、漂亮、收藏价值高,但从原石到成品,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例如切颗翡翠蛋面,切的方向不同,珠光宝气感完全不同! 作为广东揭阳的顶级大...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