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玉缘 > 白玉欣赏

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的故事你听过吗

2016-03-03 12:55 | 来源:未知 | 编辑:lerson

明代著名玉杯一捧雪
 
  “一捧雪”玉雕就被玲珑剔透,造型奇特,巧夺天工酒斟盏中,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更为出奇的是,无论是在春夏秋冬,只要杯中斟上美酒,就会有雪花飞舞的奇观,因而,这个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
  早在400年前,明末书画大家范允临、明末清初戏剧大家李玉就以《一捧雪传奇》话本、《一捧雪》剧本告诫世人莫要收藏、莫要怀古——在传奇与戏剧中,莫怀古因收藏“一捧雪”古物,落得个丢官落职、家破人亡。是故,戏剧中人物命名莫怀古就是敬告人们不要怀念古董之意。
  据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太常寺正卿,名曰莫怀古(真名王世贞),家藏稀世珍宝“一捧雪”玉盏一尊。
  某年冬天,莫怀古的管家莫成在街上遇到一个穷困潦倒的字画匠,名叫汤勤。莫成将汤勤带回家中,替主人莫怀古裱糊名家书画。莫怀古见汤勤衣服褴褛,冻得浑身哆嗦,就让莫成拿来桌上“一捧雪”玉杯中的美酒,请汤勤喝下暖暖身体。汤勤接过玉杯,只见杯中雪花飞舞,顿觉玉杯非凡。在莫成领他用饭时,他借机相问玉杯。莫成如实相告,切让汤勤严守秘密。
  次年中秋,从北京城里传出相国严嵩广收门客的消息。莫怀古就把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的汤勤,介绍到了相府。汤勤趋于附势,随后就将“一捧雪”的事密告严嵩。
  严嵩一听,就命儿子严世藩带着汤勤来到莫府,希望莫怀古将“一捧雪”赠与相府。莫怀古进退两难,长吁短叹,说:“玉杯虽小,乃是先人遗物,岂能唐突易手?容我择吉日祭奠列祖列宗之后,再送严府不迟。”
  莫怀古把莫成唤来商量此事。莫成忠诚老实,他劝莫怀古乔装打扮,带上“一捧雪”连夜逃出京城。而莫成遂将复制的一只赝品假杯,送赠严嵩。
  一日酒过三巡,严嵩拿出“一捧雪”,想让大家一饱眼福。观赏之间,汤勤小声相告严嵩杯是假赝品。严嵩一听大怒,立命严世藩与汤勤带领500人马,把莫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搜查一遍,不见玉杯。 严世藩气急败坏,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
  洞房花烛之夜,汤勤得意忘形,神魂飘荡。雪艳假献殷勤,左右侍奉,把汤勤灌得醺醺大醉。三更时分,雪艳潜入书房取出宝剑,刺死汤勤,而后自刎。这就是《一捧雪》中的“刺汤”一折。
  莫怀古带上“一捧雪”几经辗转,流落到新野县西北一个“三不管”地方,在此隐居下来。后来为纪念夫人雪艳的贞操,也为了长期隐匿自己,也就改“莫”姓为当地“李”姓了。又过了多少年,子孙们为了不忘祖先,遂云自己的姓氏为“莫李”。这就是新野歪子镇“莫李”的由来。“一捧雪”,也就此世世代代珍藏在这个“莫李家族”,并由“莫李家族”之长门世代相传守护。每逢大年初一祭祀祖先,“一捧雪”随祭告慰先祖,“莫李家族”的其他成员,这时才能得见“一捧雪”一面。
  据《明史》、《张汉儒疏稿》记载和《新野县志》详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踪。莫氏家族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玉杯才得以保全。
  一捧雪具有神奇的功效,使用此杯饮水可以消灾驱邪、消除疾病,在遇到贵人时就像遇到知己一样,当向其内注入开水的时候,天气可以幻化成漫天飞雪,伴随着桃花朵朵飞舞,景色迷人。
  “一捧雪”玉杯从明代珍藏至今,已传世四百多年。“一捧雪”玉杯为白色或米黄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o.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一捧雪”属国家二级文物,为明代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田,是明代玉器的珍品。久沉复现,尤为珍贵。


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庄子的天人合一,中华民族向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 都充满热爱之情,玉文化正是因此形成的最早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0... 【查看详细】